无极借贷合同纠纷处理、管辖法院确定及合同无效情形解析

一、普通借贷合同争议的处理方式

  1. 协商解决
    指合同纠纷的当事人,在自主且相互体谅的原则下,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合同约定,通过阐述事实、摆明道理的方式,达成和解协议,自行处理合同纠纷的一种途径。这是最有益于维持双方关系的解决办法,有助于防止双方产生更深层次、难以挽回的矛盾。
  2. 调解处理
    指双方当事人自愿在第三方(即调解人)的主持下,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前提下,由第三方对纠纷双方进行解释疏导,促使他们相互体谅、让步,达成和解协议,进而解决纠纷的活动。
  3. 仲裁解决
    即由第三方依据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条款或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按照法律规定对合同争议事项进行居中裁决,以解决合同纠纷的一种方式。仲裁是当代世界各国普遍设立的争议解决法律机制。不过,其成本相对较高。
  4. 诉讼解决
    也就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该方式通常耗时较长,但费用相对较低。

二、借款合同纠纷管辖法院的确定规则

需注意的是,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一般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若当事人在合同中对履行地点、交货地点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或虽有约定但未实际交付货物,且双方住所地均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以及涉及口头购销合同纠纷的案件,均不依据履行地来确定案件管辖法院。

三、民间借贷合同被认定为无效的情形

以下情形下,法院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1. 订立民间借贷合同的当事人不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
  2.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民间借款合同;
  3.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无极县地处河北省中部,东向平原,西倚太行,南邻滹沱,北望京畿。总面积524平方公里。境内地势平坦,西高东低,呈缓坡倾斜,绵亘数十里,膏壤沃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是河北省粮、棉、油主要产区之一。2003年,全县辖6个镇、5个乡、213个行政村,有汉、回、满、蒙古等27个民族,248个姓氏,总人口482799人(其中农业人口442751人,占总人口的91.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21人,全县耕地面积529545亩。县治无极镇。近年来,无极县积极实施“工业立县,项目兴县”发展战略,全力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03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4.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2亿元,财政收入1.53亿元。1985-1993年刘日担任任无极县委书记期间,全县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宏甲的一部长篇报告文学《无极之路》使无极和刘日在全国家喻户晓。